夯实基础 立足长远 锐意进取
努力开创我省青基会工作的新局面
在吉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第六届理事会上的工作报告
王 超
(2015年4月2日)
各位理事:
我受吉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第五届理事会的委托,向会议汇报工作,请予审议。
一、2007年—2014年工作回顾
2007年以来,在团省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团省委机关及各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省各级团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吉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青基会”)以服务吉林省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为使命,坚持开拓创新干事业,公开透明做公益,共募集捐款8523万余元,在新华社、吉林卫视新闻联播中播报40余次,其他省内媒体播报2000余次;在吉林日报发表活动文章24篇。
(一)严格监管,做好传统公益项目
青基会一直坚持规范化运作公益项目,健全完善传统公益项目流程和管理制度,建立待援建项目专项数据库,为捐赠方选择公益项目提供参考。全省各级团组织,上下联动,在实施希望小学、学生资助等传统公益项目的同时,按照科学的调查方法,对广大青少年群体发展需求进行调查,及时、客观地了解各类青少年的所思所需,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困难青少年档案库,使各种救助方式与救助对象有效结合。
认真做好捐款和助学金的管理工作。严格按照捐方意愿,及时将捐款送到困难学生手中。同时做好捐款和助学金的用途跟踪调查,并督促学生做好复信工作,采取了统一时间、统一审核、统一表格、统一邮寄、统一反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学生复信的质量和数量,加强捐方与受资助贫困学生的有效沟通和交流,打消部分捐款者疑虑,提高公益信用,促进希望工程的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青基会传统公益项目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两项:
一是“希望小学”相关工作。七年来,青基会为我省农村地区援建“希望小学”60余所,总捐助资金2781万元,累计撬动政府投入资金逾一亿元,改善了20000余名师生的教育学习环境。依托“希望工程图书室”、“希望工程音乐教室”、“希望厨房”、“甘泉行动”、“希望工程体育园地”、“希望工程微机室”等希望小学配套项目,改善了200余所农村小学办学环境。
二是学生资助相关工作。在圆梦大学方面,七年来青基会联合省内主流媒体走访全省各个地区寻访圆梦学子,建立受助学生资料库,共筹集善款近1573万元,资助家庭困难的大学新生5000余名。同时,各类基金型奖助学金及结对善款七年来累计总额达到532万,资助各类大中小学生1000余名。
(二)快速反应,参与助困抗灾工作
一是“温暖棉服”项目。青基会从2012年开始开展“温暖棉服”公益项目,3年共筹集衣物10万余件,为包括全省所有市(州)40余县(区)的2万多个贫困家庭送去了温暖。
二是“希望工程爱心车票”项目。青基会连续几年开展了“希望工程爱心车票”公益项目,帮助1000余名困难学生解决返乡路费共计20余万元。
三是在抗灾赈灾中积极发挥作用。2008 年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青基会发起“希望工程抗震救灾”、“援建抗震希望小学”、“抗震救灾冬日暖阳”紧急劝募行动,筹集捐款550余万元;2009年针对四川灾区在吉读书的大学生进行了资助和职业培训;2010年针对我国云南等省份发生特大旱灾,开展了“希望工程吉林云南同心泉”公益活动,此项活动共筹集善款30余万元;同年4月针对青海玉树地区发生特大地震,组织开展“希望工程抗震救灾紧急劝募行动”筹集善款210万元。面对2010年我省特大洪涝灾害,组织开展“希望工程抗洪救灾”公益活动,赴灾区一线运送抗洪物资17次,总价值一百万元。另外在我省洪涝灾区援建希望小学17所,并以关喜志等在此次抗洪救灾工作中英勇牺牲的烈士名义援建“抗洪勇士希望小学”。2013年为四川雅安和我省松原市强烈地震筹资300余万元,筹集御寒物资4000余件,并在前郭查干花镇全资援建共青团希望小学。
(三)锐意进取,创立新型公益项目
一是打造吉青·吉心工程——健康救助类项目。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特困群体救助工程的意见》(吉发〔2014〕12号)精神,加大救助特困群体力度,青基会联合吉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于2014年推出“吉青·吉心工程”,目标是5年时间募集一亿元慈善资金,为全省一万名44周岁以下患有单纯性心脏病需要介入或手术治疗的,且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特困群体提供医疗救助。截止目前,项目共筹集善款500多万元,已经成功救助近500名农村贫困心脏病患者。
二是设立创益计划——青年发展类项目。项目围绕“创造社会效益,创新民间公益,创收经济收益”的使命,为青年就业创业能力提高提供帮助,为企业选人、用人搭建平台,为各类公益组织成长发展提供支持。具体包括青年就业见习项目、青年创业引导和公益组织创投项目三大板块。项目自开展以来已有百脑汇、和合会馆、合众人寿保险公司、华玺集团、东北证券等多家省内知名企业参与,累计为我省600余名家庭困难大学生提供了超过21000小时的助学见习岗位,为包括心语志愿者协会、华益志愿者协会、心文化传播志愿者协会和任桂梅爱心工作室等多个公益组织提供各类物资、项目经费近40余万元。
三是开展希望工程爱心之旅——公益社交体验类项目。征集社会各界爱心企业和志愿者定期走访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开展资源提供志愿服务和爱心捐助,为农村青少年和学校改善条件。三年来,通过与中国电信、工商银行、合众人寿、金源家具等爱心企业及社会志愿者的合作,共帮扶60所农村小学,捐赠物资总计价值70余万元,资助学生2000余名。
四是打造希望工程·心文化——心灵关注类项目。项目由青基会立项、制定标准并提供公募资格,依托心文化传播志愿者协会具体执行,以培养青少年健康心灵为目标,以“授之以渔”的心理干预,用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质营养关爱青少年健康心灵,是少年公益项目物质精神双线资助的实践,是基金会与志愿者组织合作模式的创新,是心理学和中华传统文化联合服务青少年成长的探索。自2014年尝试实施以来,为10余所农村小学的孩子们送去心灵课堂40余次,先后培训了50余名精英志愿讲师,直接受益大中小学生2000余人,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等方式为更广大的青少年群体送去精神关怀。
过去的七年,青基会先后被国家和省里授予“希望工程一致行动奖”、“吉林省公益慈善奖”、“全省先进社会组织”、“优秀基层党组织”、“优秀新闻奖”、“公益组织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2014年10月17日——中国首个“扶贫日”——青基会在全国社会扶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被评为“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获得国务院的表彰。
回顾七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的知道自身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一是创新意识不够,新的公益项目推广不多;二是筹资渠道不宽,本省自筹资金有限;三是新媒体利用不足,尤其是微博和微信平台没有得到很好的使用。这些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完善。
二、今后五年的工作安排
今后一个时期,青基会将按照团省委项目化、功能化、品牌化的工作思路,以“标准化执行,社会化运作,事业化推进”为公益原则,围绕“希望工程·在一起”升级概念,扎实工作,锐意创新,促进吉林省青少年公益事业发展,努力实现“人人公益,随手公益,快乐公益,透明公益”吉青公益目标!
(一)大小并举,新老共建,推进吉青公益品牌
一是打造大公益概念。要拓展“希望工程·在一起”的服务模式,丰富“希望工程·在一起”的价值内涵,努力让“希望工程·在一起”成为青少年公益的代名词。首先,是青少年公益服务模式的“在一起”,包括捐资助学、医疗救助、素质提升、心灵关爱、志愿服务、创业就业等涉及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公益全产品线布局,是青基会从聚焦捐资助学向全面服务青少年成长的转型;其次也是公益发展和企业进步的“在一起”,让公益成为促进企业进步的基石,让企业成为公益发展的源泉;同时也是受助人和希望工程的“在一起”——公益服务促进受助人全面发展,最终成为参与公益的志愿者和捐赠人!青基会工作者及核心公益参与者,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增强人格魅力,改进工作作风,努力打造“希望工程·在一起”广义青少年公益概念,营造“人人公益”的良好氛围!
二是传播微公益理念。把大公益概念进行微传播。充分利用互联网自上而下的广泛性、互动性和便利性,真正实现公益的平民化、常态化和生活化。加大对互联网新媒体的有效利用,积极开发和使用微博、微信、手机app等新平台,倡导公益精神,传播社会正能量。尤其要借助互联网传播和参与功能,做大、做强群众方便参与、喜闻乐见的各类众筹公益项目。让以希望工程为代表的吉青公益品牌成为2700万吉林人民生活的一部分,让所有人都能在吉青公益中找到希望、找到价值,找到快乐!
三是实施真公益项目。对“希望工程”系列项目、“吉青·吉心工程”、“创益计划”等青年广泛需求的传统和创新型公益项目,重点包装,重点打造,重点推进。进一步整理健全数据,完善规范程序,强化日常管理,设计中长期规划,适应社会发展,培树品牌形象,加大筹资力度,争取在助学、医疗救助和公益创投的领域上实现新突破。
(二)整合资源,构建网络,搭建吉青公益平台
一是建设公益平台。结合民政及教育的相关数据,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吉林省青少年资助数据库,制定具有权威性的吉林省青少年资助标准,实现精准化、定制化、可跟踪的帮扶功能,承接吉林省社会资助青少年的工作,尽快建成吉林省青少年联合资助平台、吉林省村小帮扶地图等公益综合救助网络平台,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真正实现随手公益。
二是拓展公益伙伴。一方面加大同各类专注、热心青少年公益事业的社会组织的联系,依托自身平台优势,为其提供包括财务管理、业务指导、项目扶持等方面的公益基础性支持,共同谋划、合力推进吉青公益事业;另一方面完善捐赠人回访制度,注重同各类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主动寻求全省各企业家协会、商会及商学院的合作机会。构建公益伙伴网络,尝试建立“希望益工汇”,加强青基会基于公益服务基础上的社交功能,为青基会及各类公益爱心人士提供资源整合,信息沟通和情感交流的平台。
三是争取公益资源。做好与青基会共同体以及部分专业基金会的工作对接与联合项目开发,通过做实做好项目,争取承接好省外、域外各类公益资源。
(三)规范流程,强化内控,树立吉青公益形象
一是健全项目管理。健全完善招投标、考评、公示、信息报送以及项目回访等制度,确定项目申报、实施、考核等具体程序,全面推进捐赠管理、资金管理、希望小学建设管理、贫困学生资助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对已经援建的项目建立考核库,对待援建项目建立储备库,规范各类公益项目科学化管理。青基会的总体管理运行体系争取一到两年内通过ISO9001质量认证,并努力成为吉林省青少年公益领域的典范标准。
二是严肃资金审查。在严格执行青基会财务管理的各项规定,坚持专款专用、收支两条线原则的同时,加大对资金使用审查力度。严格按照章程规定的宗旨和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使用资金,努力成为捐赠人的善款总管,走心的对待每一笔善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加强信息披露。定期公布社会各界的爱心捐款以及公益支出情况,公益活动开展、项目实施、资金使用等情况,强化信息透明度。信息公布采取常规发布与专项发布相结合,主动发布与接受质询相结合,机构网站与新闻媒体相结合的方式,要做到三个保障,即有一个规范的信息发布制度做保障,一个常规的信息发布平台做保障,一支具有专业水平、热心公益的监督者队伍做保障。积极接受包括组织监督、审计监督、捐赠人监督、公众监督以及自我监督在内的多种形式的监督,让吉林省青基会成为“公益透明钱袋子”的典范!
各位理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吉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将永远坚持“致力于吉林省青少年的全面发展”的使命,永远坚持“打造吉林省最具公信力的公益服务组织,最富创造力的公益策划智库,最有影响力的公益创业平台”的愿景,永远坚持“根据真需求,提供真服务,实现真公益,收获真感情”,以阳光的态度,以实干的精神,以高效的作风,不断提高综合能力,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力争为吉林省公益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